我们的脑组织重量仅为450g—500g,但是大脑所需求的供血量却非常惊人,在我们身体中占比能达到20%!
当大脑血流量减少,开始缺血缺氧,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。
可见,脑供血不足指的是大脑因各种问题而引发的持续性、广泛性供血不足情况。它具备普遍性、突发性、反复性这三大主要特点。
若不加以重视,会引起耳鸣、目眩、精神不振、头晕头痛、手脚麻木、睡眠障碍等症状。
经科学研究证明,慢性脑供血不足更是认知功能下降、阿尔茨海默病、脑梗、脑血栓等问题的帮凶。
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:长期久坐、运动量少、血管狭窄、血流动力变差、低血压、心脏搏击力减少、血液粘稠等都是造成脑供血不足的原因。
脑供血不足目前尚无确切、公认的定义,多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脑慢性缺血、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脑功能障碍。也有人称之为慢性脑供血不足、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等。
脑供血不足发病率较高,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中脑供血不足占80%,60岁以上人群中70%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。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、头昏、头痛症状,常伴有心烦、耳鸣、烦躁易怒、失眠多梦、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健忘等症状。研究认为,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,很可能引起脑梗死,甚至痴呆。
一直以来,很多人习惯于将“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”等同于脑供血不足。实际上,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通常局限于椎-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。常见症状有发作性眩晕,多伴恶心、呕吐,患者不敢转头、翻身,甚至不敢睁眼,有时伴有视物成双、站立或走路不稳,有地面移动或倾斜感。严格地说已不主张沿用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一概念,应将本病归属于椎-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即后循环缺血。
头晕的原因很多,不一定都是脑供血不足。
头晕是一种主观感觉异常。临床分为两大类:一为旋转性头晕,也叫眩晕,多由前庭及小脑等病变所致,以倾倒的感觉为主,可能感到自身晃动或周围景物旋转;二为一般性晕,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病、动脉粥样硬化、贫血、心动过缓、发热、神经衰弱等引起,以头昏的感觉为主,感到头重脚轻。
眩晕主要包括生理性眩晕和病理性眩晕。生理性眩晕常见于仰头过度、头部左右过度转动等特殊的头颈姿势及晕船、晕车等。病理性眩晕又分为:
1、周围性眩晕:由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状,常见于梅尼埃病、迷路炎、药物性眩晕及前庭神经元炎等。
2、中枢性眩晕:指脑干、小脑、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,多由脑供血不足、脑中风等引起,也可见于肿瘤等疾患。
一般来说,生理性眩晕、周围性眩晕不是脑中风的先兆,但大多数中枢性眩晕是脑中风的先兆。头晕不一定都是脑供血不足。